新闻动态

民国要员档案:孔祥熙(1880-1967年)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在蒋介石周围的亲信和嫡系中,孔祥熙是个颇值得玩味的人物。他既非戴季陶、陈果夫、朱家骅那种足智多谋的文臣,亦非何应钦、顾祝同、胡宗南一类“战功卓著”的武将,他是以蒋介石的姻亲和“理财家”的身份,踏上纷纭复杂的中国政治舞台,立足于派系林立的蒋家王朝的。这个大腹便便,貌似昏聩,但实际上心计险巧、贪婪无厌的“千年狐狸”,在蒋记政权中身居要职多年,以其“特殊的才能和方法”,聚敛了巨额财富,用大量的债券,不断贬值的纸币,支撑着风雨飘摇之中的蒋家王朝,并通过巧取豪夺使自己成为全国的大富。孔氏对主子一贯言听计从,奉迎谄媚,蒋介石也对他的这个忠实的“聚敛之臣”十分倚重,在其死后谥之为“久同患难,共任安危”。因妻得官孔祥熙,字庸之,山西太谷程家庄人,生于1880年9月11日,据说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。其家谱记载,明弘治中,远祖到山西做知县,死后子孙流寓太谷。孔祥熙的曾祖父因和孟姓秀才争夺拔贡失败,咯血而死,在病中立下遗嘱,不许子孙再进场赴考。那时山西票号正煊赫全国,他家就弃儒为商,但是仍延师在教,保持孔子子孙的门风。所以后来孔祥熙经常在谈话演说中夹上两句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以示博雅。孔的父亲孔繁慈是个穷秀才,常要靠典当过日子,后因受美国传教士影响戒掉烟瘾,人教并为教会当差。孔氏3岁丧母,随父长大。由于家境不好他也尝过饥寒交迫的滋味。10岁时,孔祥熙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教会学校,后转人通州协和书院(京大学的前身)肄业。在校期间,受洗皈依基督教。1901年作为李鸿章的随员去美国谈庚子赔款,他非凡的才华和精干的作风得到李鸿章的赏识。1902年,他被清廷派到美国官费留学,1906年毕业于欧柏林大学,后又人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,1907年取得学位后回国,不久,出任太谷县美国教会利用庚子赔款创办的“铭贤学校”校长。“铭贤”两字就是铭记庚子年“为道殉难”的“先贤”---美国传教士的意思,这所学校使孔祥熙与许多美国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,并使他赢得了重视教育、培养人才的美名,为他的发迹作了准备。后来孔祥熙到南京政府做官,手下人大都是铭贤学校学生,在国民政府中形成了一支“铭贤派”势力。孔祥熙在铭贤学校期间,密切注意着中国政治风云的变化。辛亥革命爆民后,孔任太谷县民政长。他在太谷组织了一支1000多人的山西学生军,自任司令,开赴娘子关,继而又组织了1000多人的“营务处”维持地方治安,自任“总办”,后被阎锡山吞并改任都督府参事,当时阎锡山为山西都督。二次革命失败后,山西政局动荡不安,他不能在太谷活动,加之此时他的妻子韩氏病死,心情十分沮丧,遂离开故土,东渡日本,到东京担任了华人基督教青年会的总干事。不久,孔祥熙结识了孙中山、宋霭龄及其父亲宋耀如,他很快成为孙中山的支持者并参与了一些革命活动。此后,他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了。孔祥熙在日本的意外收获是与宋霭龄相识。这两个在金钱问题上同样“绝不装腔作势,而全然是像触电一样敏感的人”,很快彼此倾心,于1914年在横滨结为秦晋之好。这次结婚,为孔祥熙日后的飞黄腾达铺平了道路,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--孔祥熙后来在蒋家王朝官运亨通,权势显赫,很大程度是由于他与蒋介石的连襟关系,所以有人说孔祥熙是“因妻得官,因官发财”。对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,孔祥熙夫妇可谓立下“首功”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,孔祥熙四处活动,积极支持他的这个连襟复职。蒋氏重新上台后,孔当上了南京国民政府委员。1929年,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。以后在第四、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中执委员。这样,孔氏便以“中央大员”的身份活跃于中国的政界和金融界。1930年,孔祥熙又当上了实业部长。愚蠢的孔“圣人”因孔祥熙是孔子的七十五代裔孙,故宋霭龄常称他的忠实温顺的丈夫为“圣人”,这个绰号很快在政界流传开来。有些人随声附和,是为了奉迎阿谀,有些人则带有讽刺的味道。孔祥熙实在不像个“圣人”,他充其量是个精明强干的笨蛋。孔祥熙是颇有政治心计的人。他待人接物,因人而异,各投所好,表面上是宽宏大度的好好先生,实际上却是有意对同僚部下进行拉拢利用。1933年10月19日,当孔祥熙接替宋子文担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时候,就没有人认为他是能干的。当时他虽已52岁,但还没有成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。他上任不久,便把国内财政搞得一塌糊涂。孔祥熙以财政部长的名义采取的第一个运动,便是要求全国人民慷慨为“剿共”捐款。他直言不讳地说:“剿匪”作战的胜利,比保持平衡的预算更重要。孔祥熙为了筹措经费,还发行公债,巨额公债将金融资本家绑在了南京政府的战车上。1936年12月,西安事变发生后,孔祥熙立即从上海赶到南京,与苏联驻华使馆秘书鄂山荫会面,孔说:“蒋如被杀,势必使中国投靠日本,以中国人力物力供给日本军阀,作侵略资本,对亚洲对苏联都是严重威胁,希望苏联能设法保全蒋的性命,其他的问题以后从长计议。”当时何应钦置蒋介石死活于不顾,准备用兵,并派空军轰炸西安。孔祥熙主张慎重,但孤掌难鸣。最后只得由宋美龄出面坚持,才压制下去。孔祥熙借助政治权力,通过各种手段夺走了人民大量的财富。据蒋介石所写的《孔庸之先生事略》披露:当1944年孔祥熙辞职下台时,国民党政府国库中仅外汇和黄金等各种硬币两项就价值10亿美元以上。孔二小姐孔令俊曾说:“打了八年仗,爸爸为他(指蒋介石)积累了10亿美金,不能说没有功劳"。称他是蒋家王朝的“聚敛之臣”,他是当之无愧的。也正因为如此,孔氏备受老蒋的青睐,蒋对孔的贪赃枉法也总是尽力庇护。1942年,当孔祥熙等人平分“美金公债”的消息传出后,黄炎培、傅斯年等民主人士在国民党参议会上提出质问案,但在蒋介石的干预下不了了之。《晨报》曾在陈立夫、陈果夫兄弟的指使下,连续发表揭露孔的文章,蒋介石即下令将《晨报》停刊,以致发生全国性的反孔浪潮。同时,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日趋尖锐,倒孔情绪日增,连美国政界要人也严厉指责,要求蒋介石换马。在此内外交攻的形势下,蒋介石不得不于1944年10月相继免去孔祥熙的财政部长、行政院副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职务。从此,孔祥熙一蹶不振,政治生涯终于宣告结束。民国和坤 客死他乡曾经有人评论,孔祥熙是蒋介石口袋里的一块橡皮图章。当然,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他才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。孔祥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,一位美国记者说他是:“……一个胖人,慈祥的面孔下面是一个往下垂的松弛的下巴……漫画家见了他准会高兴。他为人和蔼可亲,不喜欢吵架或发生危机。人们可以用一个笑或一个悲伤的故事哄骗他去干任何事情。他是美国推销员施展高压手段的一个中意目标。他的一个最大愿望是讨人喜欢,那些非常了解他的人,总觉得他非常可爱。所以都叫他‘老爹’。”孔祥熙和宋子文比较,一般都认为宋精明而孔庸碌,其实,并非如此。孔氏有时装糊涂,都为应付一时环境;他的精明厉害之处较宋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宋子文精明干练,一派欧美资产阶级作风,办事讲究手续,蒋介石向财政要钱,他总要问一问作什么用,而孔祥熙却是“中西合壁”,不像宋子文那样直言不讳和锋芒毕露。他待人接物,因人而施,他主持的财政部对蒋介石从不讲求什么手续,要钱给钱,不问用途,不打折扣。宋子文敢于对蒋介石直言顶撞,而孔祥熙对蒋介石则是一贯言听计从,逢迎谄媚。所以蒋宋风波迭起,孔蒋则始终如一。孔祥熙是个非常贪婪的家伙,他任财政部长的10多年中,通过多种手段,使自己成为亿万富翁。有人分析说:“仅靠宋孔家的企业自身盈利,他是不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的。他的财产主要是从营私舞弊、假公济私、贪赃枉法中得到的。1933年4月,孔祥熙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后,掌握了军火贸易大权,孔从订购军火活动中,套取巨额佣金,这是孔祥熙发财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。抗战期间,孔又抓到了批外汇大权,于是他套取了大量官价外汇,然后在黑市上高价抛售,牟取暴利。此外,他还通过大搞公债投机、走私贩卖、囤积居奇、制毒贩毒等手段,大发不义之财。抗战爆发前,孔祥熙就利用整理公债、统一发行的机会,制造“此举意在停息”的消息,造成持券者急相抛售,债券价格惨跌,孔则于暗中大肆收购。不久,价格回升,他又大量抛出,在这一进一出中,孔“获利3000万元之巨”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中国从美国借到5亿美元,其中1亿作为公债推销,到1943年春,销售数量达到5千万美元时,孔祥熙下令停止销售,所剩5千万美元主要被他与宋美龄等人鲸吞,用官价购人再高价出售于黑市,转手获得巨额利润。这就是当时舆论界轰动一时的孔祥熙的“美金贪污案”。孔祥熙还与财政部长俞鸿钧、军统头目戴笠等合伙,勾结利用法国军火商奥连南从事贩毒活动牟取暴利。据保守的统计,孔祥熙的财富至少在10亿美元上下。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破口大骂孔宋两家“没有一个不是贼”,因为他已获悉,孔宋两家在纽约的大众与花旗银行的存款总额已超过20亿美元,孔祥熙就这样无耻地搜刮民脂民膏,使自己成为最富有的人。孔祥熙被贬职后,再也没有担任过什么公职。1946年,孔祥熙夫妇对上海进行最后一次短暂的访问,目的是清理他们的财产,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转移到香港和海外。1947年,他们回到孔家在山西太谷的祖宅,以告别孔氏祖先,从此离开中国,借口身体不好,始终住在纽约靠近医疗机构的地方。孔祥熙年老体衰之际,颇想念已离开多年的大陆和家乡,在病榻上曾多次表示“我是中国人,我死也要死在中国。”但其夙愿未能实现。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病逝,终年87岁。宋美龄、蒋纬国等人组成代表团,赴美参加了葬礼,蒋介石亲自为其撰写《孔先生事迹》。六年后宋霭龄因病去世。